跳过导航链接  
       
 
人文管理系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22-03-11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人文管理系师生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密切关注全国两会动态。疫情期间,人文管理系党总支在线上发起“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精神”的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掀起全系师生认真学习和领会两会精神的热潮。

人文管理系教授高彦: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情感、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负培养契合时代发展、适应时代需要新人的使命。因此,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人文管理系旅游专业教师于小龙:作为文旅专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关系,融入课程思政,值得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此外,习总书记提到过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在当代学生中了解很少,应组织如征文比赛、集中观影、公众号推文等专门活动,引导推动学生去了解这一段民族团互助的佳话,进一步铸牢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文管理系蒙古族教师杨荔:习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为内蒙古今后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听后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少数民族党员教师,我要认真学习领悟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五个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让学生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到祖国梦想之中,自觉将个人前途同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助力!

人文管理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郝欣:总书记强调的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论述,我们要牢记在心,落实于行。作为教师党员,我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面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只关心其课堂听课效果,也和学生谈心谈话,了解生活点滴,将民族团结进步、共建伟大祖国的种子深耕于学生内心。

人文管理系辅导员李慧娟: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新的任务要求,身处育人一线的辅导员,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清自身责任,加强工作研究,拓展工作内容,努力成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导者、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知识的普及者、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学生的实践者、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组织者。

人文管理系20级汉语班学生王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个人基本素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人文管理系19级学前1班侯怡: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自己的所学,去服务国家。

人文管理系19级学前13班王宇: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有了安定的生活。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有中国人的气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优秀品格,让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中国的脊梁。